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9-02-15 17:41:58内容摘要:笔试各题型这样作答,合格70分+没问题!
01
单项选择题
(一)题型介绍
单项选择题是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它的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目的选项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要求考生把四个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正确且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单项选择题的常见类型有“最佳选择” “组合选择” “填空选择”“材料、引文式选择”“因果式选择”等。 不管题型怎样变化,关键是只选一项。 这一项不是“最佳项”,便是“唯一项”。
(二)解题策略
1.解题步骤
审清题意,把握题眼。 题意是题干内容的特定性规定,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题眼是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着题肢的取舍。 因而,“审清题意,把握题眼”是解题的关键。
审视题支,明确大意。 四个题肢一般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有语言表达不同而内容一致的情况),在逐个审查中,要领会每个题肢所表明的大意。 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题肢选项;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题肢选项。 在解题中可先题肢选项,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其正向、逆向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 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考虑哪个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干肢结合,有所取舍。 根据题干和题肢各自的内涵,把干肢一致的题肢挑出来。 做单项选择题,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选项。
理顺思路,注重复查。 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项正确性。
2.解题方法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 (包括排谬、排对、排异、排重)“优选法”“比较分析法”等。
“排谬法”就是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如题干要求选错的就把正确的排除);
“排对法”就是把选项中一致、互相重复或能互相推出,选其一必能多选的成对选项排除;
“排异法”是把与题意无关的选项排除;“排重法”是把与题干重复的排除。
“优选法”就是把最符合题意的选项直接选出。 所谓“最符合题意”,主要是针对“正确”项中的“最佳”选择而言的。
(三)典型例题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课外活动 C.劳动教育 D.道德教育
答案:A
【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通过教学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本题适用优选法,直接选出最佳答案 A 项。
2.下列关于学习动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学习动机越高,学习效率也越高
B.学习动机直接参与认知过程
C.学习动机是长期有意义学习的必备条件
D.学习动机能推动学习,但学习本身并不能产生或加强学习动机
答案:C
【解析】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 U 型曲线,A 项错误;学习动机不通过直接参与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故不选B 项;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学习结果能够调节学习动机水平,故不选 D 项。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长期有意义学习的必备条件。 排谬法最适合本题。
02
简答题
(一)题型介绍
简答题在教育教学知识能力试卷中所占分值比较高。 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作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 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
(二)解题策略
(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解决的一类问题。 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是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 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就可能出现错误。
(3)最多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 对这类问题,关键把道理讲清楚,看论据是否全面。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 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 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清晰地表达差异。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解释,只要求整体把握。 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三)典型例题
1.简述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
【答案要点】
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这种专业能力可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教师常用的教学技巧主要有导入技巧、提问技巧、强化技巧、变化刺激技巧、沟通技巧、教学手段运用的技巧及结束的技巧等。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评价能力、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自我反思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2.简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答案要点】
(1)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 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教材一般符合此要求。
(2)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03
材料分析题
(一)题型介绍
材料分析题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一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
材料是活的知识点,是生活的提炼。 材料分析题是考查考生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 它最大的特点是:陈述的是教学,凝聚的是知识,蕴涵的是能力。 从表面上看,材料所描述的是一组教学场景,但实际上其中蕴涵着许多知识和规则,而在这些知识规则的背后又支撑着大量的知识运用。 所以,在考试中,考生不仅要从给出的生活情景中找出这些知识点和规则,而且要明白这些知识点和规则所隐含的道理,最后还要熟练地运用自己找出的知识点或规则来解决题中的实际问题。
当然,卷面上的材料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还有以下三点区别:一是范围确定。 通常,考生可一眼看出该材料考是哪个知识点,不像现实中的事例关系复杂,知识点交叉。 二是考内容典型。 材料一般都是考查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同时,为了方便判卷,一般理论问题都采用通说,其深度有限,知识点相对简单。 三是“因知识点设题”。 现实中的事例,是先有案情再套知识点或规则,而考试时的材料则恰恰相反,因为要满足考试的需要,所以必先由命题者针对特定知识点加工构造,并事先定好答案。
所以,考生在考场上所要做的就是“因题找知识点”和“依知识点作答”。材料分析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 它不仅能考查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因此,材料分析题是区分度很高的题目类型。 考生只要掌握材料题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就可以使材料分析题成为自己的得分强项。
(二)解题策略
破解材料分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知”与“四步”。
“三知”就是:知情、知点、知规则。
知情,即考生明白案例反映的问题;知点,就是考生明白考查的知识点;知规则,即考生明白如何利用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
“三知”是解题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闪失,考生只有确信自己理解了案例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点是什么,要考的问题是什么,才能正确找到解题的对策。
“四步”就是破解材料分析题的四个具体步骤:看点、审题、找规则、答题。
第一步,看点。 就是看题干最后提出的问题,弄清考什么。 在审题之前,考生不妨先看看提问,了解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属于哪种题型等。 对于判分者而言,考点就是出分点,见一个考点给一次分。 而对考生来说,考点就好比灯塔,有了灯塔就有了解题的方向,少一个或错一个考点就意味着少一个得分点。
第二步,审题。 认真而仔细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审题可逐字逐句地阅读,也可同时划出关键词,即在与提问有关的词下面画线,标明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等。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也可以提炼出一个简要的“案情”或“关系图”,以帮助全面、准确地掌握材料重点,防止遗漏。 审题,重在快速、全面、准确和理解。
第三步,找规则。 考生在审题后应根据题干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定的材料,思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回忆有关教育理论的概念或原理。
第四步,答题。 答题就是事实与教育理论的有机契合,是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 答题可分为三步:先组织解答提纲,再确定解答方式,最后落笔成文。 此外,行文应尽可能多用专业语言和教育理论语言,书写尽量整洁明了。 术语是同行沟通的桥梁,如果考生缺乏用术语的意识或书写不清,就容易错题失分。
(三)典型例题
某日,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 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 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 9 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 这回,丁老师火了,立刻站起来,走到王同学跟前,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他的嘴上。 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王同学却泪流满面,痛哭不已。 丁老师没有理会,继续上课。 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哭到了下课。
(1)本案例中音乐教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 违反了哪些法律? 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2)本案例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1)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其行为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丁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丁老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2)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教师应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不得滥用教师的权威侵犯学生的权益。
04
教学设计题
(一)题型介绍
教学设计题是教师资格考试中极为重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题有 2 小题,任选 1 题作答,考生需要注意如果全部作答,只按前 1 小题计分,其内容主要来自小学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教材,问题有 2 ~ 3 个,要求考生从学科知识角度回答一个问题,然后对这部分内容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二)解题策略
对于教学设计题,考生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要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学科知识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考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备考难点在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主要有如下几个基本步骤:
分析教学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与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出发点,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依据。 考生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应科学、合理。
了解学生的特征。 学生的特征包括一般特征、起始能力、学习风格。
了解教师自身的特征。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须充分研究这些因素,使教学设计能够符合教师自身的条件。
认识教学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应该考虑当地或本学校教学条件的可能性,要充分地控制、挖掘、利用、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某些教学资源由潜在的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服务于教学的需要。
确定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应考虑怎样组织好教师和学生,怎样有效地安排教学时间、利用空间,怎样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等。
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在进行媒体选择时,并不是越现代、越昂贵的就越好,应该根据各个教学要素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 还要重视媒体的组合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各种媒体的特性,扬长避短、互为补充、有机结合地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之和的作用,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
确定教学的操作步骤。 确定课堂教学的操作步骤是指将前面确定的各个教学要素,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以一定的结构关系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序的流程。
(三)典型例题
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能否把圆转换为图形计算? 做实验。 在硬纸上画个圆,分若干(偶)等分,剪开,用这类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 若分的分数越多,每份越小,拼成的图形越近似长方形。
(1)说明本文体现的教学思想。
(2)如何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 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答案要点】
(1)本文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2)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始终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自主探索、体验、琢磨、领悟和创造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学会创造,并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较好的培养。 整堂课要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达、汇报、议论,用脑思考,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上。 制作质量较高的电脑课件,较好的突破难点,对于抽象的问题能够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同时节约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①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计算出圆的面积;②在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③体会“转化”的思考方法,初步感受“极限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针对这一教学重点,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发给每个学生一个画着 16 等分的圆与一把小剪刀,让学生用剪子把圆剪成 16 份后,由他们自己动手拼摆出学到的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 然后找到求所拼成图形的条件,从转化成的图形中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来。 为了展示不同图形推导圆面积公式的过程,教师应在电脑上准备好相应的图形,配合学生阐述推导公式的过程时用,这样直观效果好,有利于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05
写作题
(一)题型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写作主要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类,文体以议论文为主。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话题作文:这是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它既有材料也有话题。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对话题的说明、解释,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 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材料在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提示。
因此,话题作文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考生可以在文章中最大限度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
(二)解题策略
1.审清题目,准确立意审清题目,准确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
要想立意没有偏差,就要对题意进行认真研究,即使时间不够,宁可长文短写,也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审题立意。 如果是“命题作文”,一般要明确两点:写作对象和写作重心。 如果是“材料作文”,就要细读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对材料进行整体感知,找中心句或关键词来整体把握材料主旨;对于没有中心句或关键词的材料,要加以概括。 如果是“话题作文”,要弄懂题目(或话题)中词语的意义,挖掘话题内涵。 对于看图作文,要弄清楚画面内容,找到显示作者意图的关键部分,如标题、说明文字,以及人物的语言、表情等,弄清图画的寓意、出题人的意图。
2.反复点题,紧扣主旨在考场上,作文切勿跟文题若即若离,太曲折、太含蓄是作文的大忌。
最积极有效的办法就是反复点题,渲染并突出主题。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精要的语句点出文章的主题,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在作文中不断地提到文题,还能引领阅卷教师了解考生的思维。考生在落笔时应有意识地强化点题,最好开门见山,避免评卷老师看半天不知所云;在行文中,要多运用主旨句,多次强调和凸显主旨,解除考场上由于高限制条件而产生的紧张感,从而免除偏离题意的后顾之忧。
点题应做到如下几点:巧借题目点题;运用材料时,要恰当地把关键词嵌入材料;结束文章时,应呼应主题。
3.结构简明,条分缕析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
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结构简明与否会直接影响作文的分数。 考生写作前先要整体构思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主体展开、材料选取等。 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写清楚;只有写清楚了,阅卷老师才能看清楚;只有阅卷老师看清楚了,分数才会高。
4.文采飞扬,显示才情“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章离不开好的文采,流畅优美的语言总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写作题来说,漂亮的开头与结尾尤其重要,因为好的开头有先声夺人之势,会让人一见倾心;好的结尾有画龙点睛之效,能醒人耳目。 作文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就:一是恰当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诗词名句、谚语、典故、流行歌词等;二是综合使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比喻、反问、设问、对偶、夸张等;三是综合使用各种句式,如多用短句、倒装句、双重否定句等;四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积累。 总之,优美的语言能使文句更形象、生动、有意蕴;使文意更鲜明突出,耐人寻味。
5.卷面整洁,规范有序文面如人面,它是敲开阅卷老师心扉的第一块砖。
字迹清楚、端正,字体美观大方,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准确,无明显涂痕的试卷,能立即获得批卷老师的好感,从而获得较高的印象分。 因此不要在卷面上过多修改,更不能把错误的地方涂成黑点,以保证卷面的整洁、美观。应试作文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限最多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数量超过限定字数 50 ~ 100 字较为适宜。
(三)典型例题
一位母亲,整天对儿子关怀备至,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每天还不忘叮嘱儿子好好学习。母亲对父亲说:“你怎么整天都不关心教育儿子?”父亲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思路】
首先,通过阅读材料,得出两个观点,母亲代表的是“有形的教育”,认为对学生的教育要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来;而父亲代表的是“无形的教育”,认为教育无处不在,还在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教育。其次,选出自己支持的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可以结合自己生活或受教育过程当中的一些经历来支持自己的论点,使得文章更加有说服力。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要能够是人通过阅读文章,信服自己的观点。
上一篇:揭秘教师资格证出题规律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