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命题考点分析1.3婴幼儿身心发展

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6-04-28 15:03:30

内容摘要:  第三节 婴幼儿身心发展  命题点1: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  婴幼儿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又会促进身体发展。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  

  第三节 婴幼儿身心发展
 

  命题点1: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
 

  婴幼儿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而心理的正常发展又会促进身体发展。婴幼儿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

  1.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高级的心理是在低级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儿童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所以又称“年龄阶段”。我国将儿童发展阶段分为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婴儿期(1个月~1岁)、幼儿前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和青年期(14、15~17岁)。

  婴儿期是指出生后1~12个月,也有人称这个阶段为乳儿期。这是孩子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2.定向性与顺序性

  个性的身心发展在正常的条件下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而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进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一个模式进行,也不总是匀速发展。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发展时期速度不相同。例如,身高体重在出生后一年发展最快,以后缓慢,到青春期又高速发展。

  2)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些方面在较早阶段就能达到较高水平,而有些方面则要成熟得晚些。例如,感觉、知觉在少年期之前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逻辑思维要到青年期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

  4.差异性

  发展既有共同规律,又有个别差异。一般来说,一个正常儿童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同属正常范围内的个体,在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发展的优势领域、发展的类型及时间上,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空间想象;有人能说会道,有人沉默寡言。
 

  命题点2:幼儿身心发展的趋势
 

  命题点2.1生理发展趋势
 

  幼儿身体生长发育方向顺序是按所谓的首尾方向(从头到脚)和近远方向(从中轴到边缘)。如:幼儿头部发育最早,其次是躯干,再是上肢,然后是下肢;幼儿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到下,由中心到末梢。
 

  命题点2.2心理发展的趋势
 

  1)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从笼统到分化:幼儿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

  2)从具体到抽象: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念化。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

  3)从被动到主动:幼儿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比如: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幼儿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了整体,有了系统性和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

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师大路校区
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15399057395
备案:陕ICP备15002534号-1
  • 扫一扫,第一时间获取考试信息
  • 大德教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