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6-04-14 11:46:01内容摘要: 第四章 文化素养 第一节 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同时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神权思想的一种表现。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
第一节 文化常识
一、天文历法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同时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神权思想的一种表现。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就是二十八宿。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宫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宫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宫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宫朱雀。后人也通俗地称四象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
【流火】流,下行;火,指大火星,即东宫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勺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②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③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④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⑤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⑥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⑦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芥月亮为望舒。⑧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⑨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做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一更——黄昏、一鼓、甲夜——19~21点
二更——人定、二鼓、乙夜——21~23点三更——夜半、三鼓、丙夜——23~1点四更——鸡鸣、四鼓、丁夜——1~3点五更——平旦、五鼓、戊夜——3~5点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每月分为两段阴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
二月:惊蛰、春分
三月:清明、谷雨
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
六月:小暑、大暑
七月:立秋、处暑
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
十月:立冬、小雪
十一月:大雪、冬至
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大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社日】古代农民祭祖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社鼓,指社日祭祖土地神的鼓声。
【干支】天干地支的合称。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纪月法】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庾信《衷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1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干支纪13法。如《彀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月出(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眦,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yu)中、日中、日呋(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二、古代称谓
1,年龄称谓
【不例】
人们常说的“豆蔻女子”的年龄是指()。
A,10岁B,11岁C,12岁D,13岁
【答案】D。解析:“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四岁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故正确答案是D。
2,长寿的雅称
喜寿:指77岁。因为汉字草书中,“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以指77岁。
米寿:指88岁。因为“米”字折开来,就成为“八”、“十”、“八”三个字,故借此指88岁。
白寿:指99岁。因为“百”字去掉一部的“一”为“白”,而百少一为九十九,故借此指99岁。
茶寿:指108岁。因为“茶”字的草字头看似二十,余下者折成“八十八”,两者相加为108岁,故借此指108岁。
上寿:指90岁以上者。中寿:指80岁以上者。下寿:指60岁以上者。
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稀之年、悬在之年、丈国之年:均指70岁。自古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说。
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80岁以上、100岁以下。
期颐之年:指100岁以上。
4,别称
◇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
◇妻父俗称丈人。雅称岳父、泰山。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老师称先生、夫子、恩师。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堂称寒窗、鸡窗,同学为同窗。
◇女婿称东床、东坦、娇客。
◇父母死后称呼上加“先,,字。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人死后加“亡”字,如亡妻、亡兄、亡妹。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称妻为寡、孀,妻死称夫为鳏。
5,谦称
◇家严、家慈,分别称自己的父亲、母亲。
◇舍弟(侄),称自己的弟弟(侄子)。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拙内、荆室、山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豚子(犬子、犬儿),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寒舍、舍下、草堂,称自己的住宅。
6,讳称
◇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佛道徒之死称:涅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三、风俗礼仪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目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干净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儒家提倡孝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宋代陆游《示儿》诗中有这么两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朝仪】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日朝,秋见日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沦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日稽首,二日顿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席次】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后加缁布冠、皮弁、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因为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汉书》载,西汉将领李广利率军队出击匈奴之前,“丞相为祖道,送至渭桥”。《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送别。
【斋戒】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足见信陵君对侯生之尊敬。今人有“虚左以待”一语。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举案齐眉】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以文会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礼俗。文人相交轻财物而重情谊、才学,故多以诗文相赠答。扬才露已,以表心态。唱酬是通行的方式,即以诗词相酬答。在宴饮等聚会时,更是不可有酒无诗。流行尽觞赋诗之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禁忌】
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藏族家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时,忌讳生人人内:哈萨克族忌讳别人当面数他们的牲口;佰族忌讳别人摸头和耳朵,忌讳向少女赠送饰物和香烟:哈尼族忌讳他人到产妇家借家具;景颇族忌讳用手摇熟睡的人;锡伯族忌吃狗肉;鄂伦春族忌讳别人说自己长辈的名字和死人的名字;怒族忌讳拒绝赠送的礼物和食物;阿昌族忌讳走路时从别人面前擦过,或从腿上跨过:独龙族见面时,男的忌讳拍摸肩头,女的忌讳触摸包头、衣物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东乡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保安族等忌吃猪肉、动物的血和自死的动物。
四、古代地理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圈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戳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觳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自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称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示例】
“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B,华山C,黄山D,衡山
【答案】C。解析: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五、科举制度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史公”,这里就是指童生试,在这次考试中左光斗录取史可法为生员(秀才),当时史可法20岁。《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旬,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人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训俭示康》:“同年日:‘君赐不可违也。”’【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苟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官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助教】学官名。是国子监或太学的学官,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称国子助教。
【监生】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则是一个吝啬鬼的典型。【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示例】
中国科举制度创始于()。
A,秦B,汉C,隋D,唐【答案】C。
六、中外古代艺术成就
(一)绘画
1,中国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其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张僧繇,南朝吴(今苏州)人。长于写真,并擅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即出自有关他的传说。今有唐人梁令瓒临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传世,现已流往日本,但这幅画的用笔和记载并不相同。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天王送子图》;周唠《簪花仕女图》。
李思训,字建,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宗室。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道劲。传为他的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和《明皇幸蜀图》。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梁楷,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今杭州)。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传世的《秋柳飞鸦图》(故宫博物院藏)、《六祖破经图》、《六祖截竹图》(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都是以极其简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描绘出来的。《泼墨仙人图》中的仙人系以大笔蘸墨画人物的衣着,寥寥数笔勾写人物面目,生动传神,在当时是一种新的创造。上海博物馆藏的《八高僧故事图》卷和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的《释迦出山图》则造型严谨,用笔谨慎,与减笔法面貌不同。日本还藏有一幅《太白行吟图》,系仿本。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属山东)人。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另外,天津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频代表作《秋郊饮马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问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雷溪翁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传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馆藏《浮玉山居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山居图》卷、《八花图》卷,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花鸟》卷和《白莲花图》卷(山东朱檀墓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等。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杭州)人,善画山水、人物,尤精花鸟竹石。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山桃锦鸡图》、《墨牡丹图》、山西省博物馆藏《花鸟》轴、上海博物馆藏《花竹禽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图》轴等。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出身于诗画及收藏世家,终身不仕,广临五代、两宋、元人以及浙派各大家作品,素善诸家、集众长而取之,遂使他成为一代大师和吴门画派的领袖。在明代画家中,沈周的成就可谓最高。明中期后,沈周的影响也最大,“明四家”中另外三家,文徵明、唐寅、仇英都是他的学生。他是明代最大画派“吴门画派”的开启者。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其细笔作品以《庐山高图》为代表,粗笔作品以《京江送别图》等为代表。
唐寅,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唐寅工诗文,尤精书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并刻治为印,与文徵明、祝允明、徐贞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于山水、人物、花鸟、楼阁皆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共称明“吴门四大家”。其代表作有《事茗图》卷、《孟蜀宫妓图》、《骑驴归思图》等。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今江苏太仓人。出身工匠,从周臣学画,以职业画家的身份跻身于“明四家”。仇英绘厕风格在“明四家”中最富特色,也最多样化。他的创作以人物画成就最高,山水次之。其作品有《送别图》等。
程邃,字穆倩,号垢道人、江东布衣、万历遗民、野全道者等,安徽歙县岩镇人,富收藏,能诗文、草书、隶书、八分书、绘画,精金石篆刻。其作品有《山水册》等。
恽寿平,原名格,字惟大,一字寿平,后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另号东园生、横山樵、云溪外史等,为清初“六大家”之一,与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吴历齐名,合称“四王吴恽”。他不但擅长山水,更以写生花卉蜚声画坛,传世作品较丰,《秋海棠图》、《萱草图》、《牡丹图》、《秋园卉草图》等作品均能代表其写生花卉的绘画特色。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为官清正,性格旷达。有“狂”、“怪”之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书画皆善,画中以兰竹之作最负盛名。其作品有《兰竹荆石图》轴等。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等。湖南湘潭人,擅绘画、篆刻和书法,也工诗词。绘画以花鸟见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张大千,法号大千四川内江人,从小即在母亲指导下学习花鸟画与书法。在技法上以泼彩、泼墨相结合的手段,为中国画的用色、用墨开辟了新途径。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代表作有《振衣千仞冈》、《来人吴中三隐》、《石涛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叠嶂图》等。
徐悲鸿,1895年出生,江苏宜兴屺亭镇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有《八骏图》、《愚公移山》等。
傅抱石。江西新余人,原名傅瑞麟,因喜爱清初石涛的画,自号“抱石斋主人”,后遂改名为傅抱石。后得徐悲鸿赏识。赴日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其作品有《潇潇暮雨》等。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先后学中国画、油画,后专攻中国画。善山水、花鸟、人物,尤善画牛。其山水画参用西画法,被誉为“满、黑、厚、实”的“李家山水”。其作品有《水墨山水图》轴等。
刘海粟。原名盘,字季芳,号海翁。祖籍安徽凤阳,1896年3月生于江苏常州。早期油画代表作有《夕阳》、《河边》、《湖光》、《塞纳河桥》、《林间信步》、《北京前门》等。
【示例】
有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有人看了这幅画,“比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这幅名画的作者是()。
A,顾恺之B,展子虔C,阎立本D,张择端
【答案】D。解析:汴京是北宋时期对京城开封的称谓,又从“置身流水游龙间”可以判断这幅画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顾恺之为东晋画家,展子虔是隋代画家,阎立本是唐代画家。
2,外国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拉斐尔,意大利杰出的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
罗丹,法国雕塑家。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他是欧洲两千多年来传统雕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20世纪新雕塑艺术的创造者。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艺术的“三大支柱”。
毕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
列宾,19世纪后期欧洲美术史上引人注目的重量级人物,其影响力延伸到整个20世纪。
雷诺阿,著名的印象派大画家。他的绘画在追求光的感觉中,用鲜丽透明的色彩,将古典传统和印象派绘画做了最完善的结合。不论是丰腴的女人、天真的孩童,还是阳光照耀下的浴女,在雷诺阿的画笔下,都充满了温暖、鲜明、迷人的梦幻般魅力。
米勒,19世纪写实主义杰出的代表画家。他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都在农村度过,对农村生活和在那里劳动的人们,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了解他们的欢乐与痛苦,也分享着他们的信仰和偏见。这使得米勒成了伟大的田园画家。
高更,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们的风俗和艺术,被称为原始人产最高典型。
卢梭,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他的作品融合了现实与梦想,他用那纯真无瑕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的真谛,这使他的画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个性。
柯罗。在法国艺术史上,柯罗是19世纪最出色的风景画家,与17世纪的普桑及克劳德,洛兰同称法国三大风景画家。柯罗的风景画朦胧而富有诗意,无论是早晨清新柔和的光线,还是黄昏时沐浴在夕阳中的湖光山色,以及美丽的梦中桃花源景致都令人向往。
米罗,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早期艺术受塞尚影响极深,在经历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的洗礼后,发展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荷兰室内”、“星座”等系列代表作。
杜菲,20世纪初叶现代绘画史开端的野兽主义成员之一,是一位多元化创作的艺术家。除绘画之外,他的艺术领域扩展到挂毯、壁画、布料图案设计及陶瓷创作,活泼的曲线运用使之成为崭新流行设计的先驱。
蒙德里安,20世纪几何抽象艺术大师,是荷兰三大画家之一。在经历了荷兰画派、印象主义及表现主义的洗礼后,于1917年创立风格派,发展出他独特的构图理念,将绘画的基本元素。结合几何图形的排列,建立起独树一帜的新造型主义艺术。
丢勒,德国画家,1471年生于纽伦堡。祖籍匈牙利,自幼随父学习金银工艺,后拜版画家M,沃尔格穆特为师,成年后出游意大利威尼斯和尼德兰,在创作上充分吸收了文艺复兴美术的技艺和理论。
埃里希,赫克尔。1883年生于萨克斯的多伯恩,这位德国画家是“桥社”的创始人之一,他那具有方、尖形状的油画体现了该派的风格。而他的油画又受到他那堪称大师手笔的版画的影响,不过,他的作品并非表达一种结构,而是传达强烈的感情。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年生于基辅。他先受到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后来又结识了拉里昂诺夫及俄国先锋派诗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于1915年起草了《至上主义宣言》。1911年,他作为“方块J派”的一员,在该沙龙展出了一些立体派风格的作品,并成为俄国立体派的领袖。
安德烈·博丹,1895年生于塞纳·瓦兹省的梅纳西,1911—1915年在装饰艺术学校学习,1921年游历意大利。对其学业影响最大的是与胡安,格里斯的相识。
马奈,法国19世纪的著名画家,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出身于一个殷实的资产者家庭。青年时当过水手,最初师从学院派画家托马斯库蒂尔,五年后,因不满学院派教学而离去,以后到各地进行美术临摹和研究前代大师作品。
居斯塔夫-摩罗,1826年生于巴黎,当代艺术史上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在美术学院任教时培养了路阿、马蒂斯、马尔凯、让,毕依等名家而为后人称颂。1898年去世。
(二)文字和书法
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b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发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隶书是汉朝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张芝是东汉著名的草书大家,被后人称为“草书之祖”。
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唐代:
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元代赵孟频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
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
A,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被称为“书圣”
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
C,《真书千字文》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
D,“苏、黄、米、蔡”中的“黄”指黄公望
【答案】B。解析:A项张芝被称为“草圣”,被誉为“书圣”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B项正确,“楷书四大家”指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朝赵孟颊。C项的《真书千字文》是陈、隋间僧人智永的代表作。D项苏、黄、米、蔡即“宋四家”,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三)雕塑
商周古蜀国的青铜雕塑。包括太阳神树、青铜大立人像、凸目人面像等,体现了古蜀先民高超的创造力和工艺水平。
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两汉瑰宝:汉阳陵(汉景帝墓)出土上万件举世无双的陶俑,以仕女俑最为著名。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国之重宝。
魏晋南北朝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开始开凿。龙门石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十分兴盛。
隋唐甘肃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石窟艺术的精华。
北宋重庆大足石刻在佛教造像中加入大量表现民间生活的内容。
(四)手工艺
中国古代手工艺技术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青铜器、瓷器、玉器、纺织品等方面。
【青铜器】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汉代以后逐渐没落,工艺失传。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周原、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国宝。
◇代表中原文化的青铜国宝有:殷墟出土的商代后母戊大方鼎。陕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何尊(何尊铭文中首次出现“中国”二字)。
河南新郑郑公大墓出土的莲鹤方壶,◇代表楚文化的青铜国宝有:
湖南宁乡出土的人面纹方鼎(商)和四羊方尊(商)。
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铜编钟、曾侯乙青铜尊盘以及铜冰鉴等。
湖北荆州的望山楚墓群出土青铜剑一越王勾践剑,2000多年后出土仍锋利如新,能划破20余层纸,技艺精湛。
【陶瓷器】
中国古代陶器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多年的灰陶、有8000多年前的磁山文化的红陶、有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的彩陶、有6000多年的大汶口的“蛋壳黑陶”、有4000多年的商代白陶、有3000多年的西周硬陶,还有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釉陶、唐代的唐三彩等。到了唐宋时期,瓷器的生产迅猛发展,逐渐取代了陶器的历史地位,
◇唐代“南青北白唐三彩”:“南青”指越窑的青瓷,“北白”指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指洛阳出土的彩陶俑。
◇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景德镇瓷器:发达于元代,在明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玉器】
玉文化是古代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中国人使用玉的历史有上万年之久。
◇距今8000年的红山文化辽宁查海遗址出土大量玉佩、玉饰。◇内蒙古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型C型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距今5500-4300年的浙江将良渚遗址发掘出土大量玉器,包括玉琮、玉钺等。经科学家勘别,良渚玉器所用玉为新疆和田玉。而在四川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发掘出土了良渚的玉器,说明在四五千年前中国东西部已经有了经贸交流。
◇商代玉器与青铜器一样是重要的礼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出土大量精美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玉文化形成。玉与礼、德挂钩。
◇《韩非子》记载了春秋时期和氏璧的故事。
◇汉代诸侯王殡葬身着金缕玉衣。河北的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了2套完整的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将多达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宋、辽、金时期玉器中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金石学兴起。
【纺织品】
◇中国先古传说:嫘祖养蚕冶丝。现存最早的家蚕丝织品出土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良渚遗址。
◇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士仅49克薄如蝉翼的素纱禅(dan)衣。
◇中国四大名绣:蜀绣、苏绣、湘绣、粤绣。南京云锦、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于2009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建筑
中国古建筑特点是:木结构建筑为主,在造型上,人字屋顶和飞檐斗拱体现了最典型的东方风格。
保留至今的杰出古代建筑典范:
◇皇家建筑:故宫、天坛、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沈阳故宫。
◇帝王陵寝: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乾陵(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墓,罕见的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寝)。
◇明清皇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十三陵、南京明孝陵。
◇宗教建筑:嵩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五台山古建筑群、布达拉宫。
◇防御工事:长城、藏羌碉楼。
◇民居建筑:水墨徽州皖南民居:西递、宏村、棠樾、胡氏宗祠:
小桥流水江南民居: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
山陕民居:陕西党家村: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
独特的圆形民居:福建土楼。
乡村中的中西合璧华侨文化代表:开平碉楼。
◇最为古老的木建筑:
唐朝仅存的木结构建筑——五台山古刹佛光寺和南禅寺:
千年木塔——山西应县木塔(辽代)。
◇古老的砖石建筑:
河北赵州桥、西安大雁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开封铁塔。
(六)园林艺术
世界十大美丽园林:
法国凡尔赛宫,面积达101公顷,园内小路纵横交错,通往一个个美丽的花坛,安静的角落矗立着古典雕塑并点缀着众多装饰性湖泊,湖面不时泛起涟漪。令游客流连忘返。
新加坡植物园,建于1859年,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植物园之一,面积达到52公顷(128英亩)。国家胡姬花公园位于植物园的最中央,在这个园内最高处。6万多株五颜六色的胡姬花争相开放。
美国加州德斯康索花园,一个天堂般的世界,距洛杉矶仅20分钟车程,园内植物超过10万株,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茶园之一。德斯康索的花园和树林位于圣拉斐尔山之上,连绵65公顷。
英属哥伦比亚宝翠花园,围垦工程的一个完美典范。其面积达到22公顷。内有700多种植物,3月至1o月开花不断。
意大利埃斯特庄园。世界上最迷人的园林之一,其最吸引人的景观莫过于喷泉。园内一条林荫大道两边建有数百个形状各异的喷泉,其中包括兽首、百合花、小船等,它们似乎在用一场喷水比赛,迎接游客的到来。
美国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位于乔治敦北端,是华盛顿风景最美丽的地区之一。置身其中,你会有一种来到默谦特一艾弗瑞影业公司拍摄现场的感觉。
法国埃弗鲁斯·德·罗斯查尔德别墅花园,其最大特色就是数量众多的橄榄树。熏衣草以及石雕。
这些雕像之所以被放置在园内是因为它们体积太大,无法在别墅内找到容身之所。置身园内,游客还可以领略西班牙、日本、意大利等异国情调的小花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对于18世纪的英国贵族而言,越古典的东西越能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斯托海德风景园无疑是上流社会“怀旧”风尚的一个典范。
中国苏州网师园,建于宋朝,是一座居住园林。园内建有大量亭阁、走廊和琴室。网师园内,河畔绿树成荫,竹林曲径通幽,置身其中,游客可享受到最高境界的天人合一。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一座洛可可式宫殿,是普鲁士腓特烈大帝为自己建造的夏宫。从“无忧”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腓特烈大帝希望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里。无忧宫的代表性景观包括罗马皇帝的半身像、装饰性雕像以及一间中式风格的茶室。
【示例】
以下园林建筑中,不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承德避暑山庄B,颐和园C,圆明园D,拙政园
【答案】
D。解析: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属于私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以及圆明园都是清朝皇家园林。
(七)音乐
1,中国音乐
中国的音乐文化底蕴厚重。不同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能够体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国历代著名音乐家主要有:
伯牙,古代传说人物,生于春秋战国时代,相传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是他的作品。师旷,春秋时代晋国音乐家,相传《阳春》、《白雪》、《玄默》三操是他的作品。
嵇康,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家,以所弹《广陵散》知名。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艺人,精通琵琶,因反对安禄山被肢解示众。
李龟年,唐代宫廷乐师,作《渭州曲》。
董庭兰。唐代古琴家,以善弹《胡笳十八拍》的两种传谱著称。姜夔,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著有《律吕新书》等音乐著作。朱权,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和古琴家。论著有《神奇秘谱》、《太和正音谱》等数十种。
王玉峰。清末民间盲艺人,创“三弦弹戏”,能在弦上模仿谭鑫培、龚云甫等京剧名演员唱腔知名。
华彦钧,现代民间音乐家,人称“瞎子阿炳”。所作《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等二胡曲最为曼妙。
刘天华,现代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所作《良宵》、《光明行》、《空山鸟语》等二胡曲发展了二胡的表现手法。
聂耳,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奠基者,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有《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三十余首歌曲及歌剧《扬子江暴风雨》。
冼星海。现代作曲家、人民音乐家。作品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歌曲有《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交响组曲《满江红》等。
张曙,现代作曲家,作品有《保卫国土》、《洪波曲》等二百余首。
麦新,现代作曲家,其作品《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2,外国音乐
西方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国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包罗万象,除歌剧外遍及当时所有的音乐领域,并将复调音乐推上了空前的高度,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早已失传,但仍有500多部保留下来。代表作有《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和管弦乐《序曲》等。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现德国国歌的作者。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乐》,这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令他从此名震欧洲。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代表作还有清唱剧《创世记》和《四季》,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有“音乐神童”的美誉。他短暂的一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并首创独奏协奏曲形式。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九大交响曲中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等交响曲,和《热情》、《悲怆》、《暴风雨》等钢琴奏鸣曲,以及舞剧《普罗米修斯》等。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代表作有《魔王》、《野玫瑰》等。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他的最大成就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他享有“圆舞曲之王”的美称,名作有《蓝色多瑙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米哈依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俄国伟大作曲家,俄罗斯古典音乐奠基者,所作歌剧《伊凡,苏萨宁》、管弦乐曲《卡玛林斯卡雅》等,奠定了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基础。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所作有交响曲《悲怆》、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
弗朗兹·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并且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主要作品有《但丁神曲》、《浮士德》、《匈牙利狂想曲》等。
弗雷得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主要作品有《革命练习曲》等。
贝德叶赫·斯美塔那,捷克杰出作曲家。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被出卖的新娘》、《达里波》等近10部。器乐作品中,标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最著名,它像一幅富于诗意的画卷,抒发了对祖国深沉挚爱的感情。
居塞比·威尔第,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的一流作曲家,并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代表作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后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法国浪漫派杰出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其他著作还有《管弦乐队之夜》、《音乐的怪诞》、《回忆录》。
皮埃尔·狄盖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歌曲《国际歌》作者。此外代表作还包括《前进!工人阶级》、《巴黎公社》、《起义者》,以及自己作词的《共产党之歌》、《儿童支部》、《红色圣女》等歌曲。
2015-06-25
2015-06-25
2015-06-25
2016-04-12
201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