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6-05-04 15:36:48内容摘要: 第二节 儿童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以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前提,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快速发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折射出了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更是现代教育必须确立的学生观。
命题点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已日益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从而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关联的
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获得的发展机会也不相同。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人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厂中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缩短了劳动时间,使工人有物质条件、时间、精力去从事学习,发展自己。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马克思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
个性即人的品质和风格,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体质能力、精神状态、心理倾向
及行为特征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的不断发展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命题点2: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与意义
(一)儿童体育
1.任务
(1)保护儿童生命安全,促进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2)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锻炼儿童的身体,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培养儿童的正确姿势,增强其体质。
(4)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实施途径
(1)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儿童的生活。
(2)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体育活动是学前儿童体育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形式多样,主要有广播体操、体育课、体育游戏、户内外体育活动等。
(二)儿童智育
1.任务
(1)向儿童传授粗浅的知识。
(2)发展儿童的智力。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指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3)发展儿童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智育的重要任务。
(4)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施途径
(1)提供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课程计划。课程是实施智育的重要内容,学前儿童智育主要是通过一定的课程计划得以实施的。
(2)重视儿童早期经验的获得与积累。智力由感知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等组成。智力发展包括认识过程的发展、良好智力品质的形成以及智力活动方法的掌握。良好智力品质,具体包括感知的敏感性、观察的全面性、注意的稳定性、思维的独创性,是有助于智力发展的典型特征。
(3)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儿童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也为以后升入小学的学习活动提供有利条件。第一,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提问;第二,对儿童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儿童的发展;第三,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4)发展口头语言。在学前教育中,第一,要组织好语言教学;第二,创设练习语言的机会;第三,成人要做正确的示范。
(5)提供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环境。
(6)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三)儿童德育
1.任务
(1)培养文明行为习惯。
(2)萌发爱的情感。
(3)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品质。
2.实施途径
(1)日常生活是培养学前儿童德育发展最基本的途径。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有效手段。
(四)儿童美育
1.任务
(1)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
(2)初步发展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实施途径
(1)创造美的环境。环境美是美育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领会大自然的美,大自然是美育的丰富源泉。
(3)感受各种形态的社会美。
(4)注重艺术教育,对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的教育。
(5)在游戏中实施美育。
(6)节日、娱乐活动中的美育。
(五)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意义
1.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1)重视学前儿童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2)重视学前儿童智育能为提高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奠定基础。
(3)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的保证。
(4)美育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抵制陈腐的习俗。
2.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1)体育能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全面增强体质,可为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2)智育可以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智力基础。
(3)德育可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生活,可促进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
(4)美育可陶)台儿童的心灵,可促进其审美能力和智力的发展。
命题点3:“育人为本”的幼儿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育人为本”的内涵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师幼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任何教育改革,教学理论的创新与教学观念的发展,首先是教师观、幼儿观和师幼关系的更新。怎样看待每个幼儿,教师角色如何扮演,以及怎样处理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应该考虑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摒弃落后的幼儿观,树立全新的幼儿观,用新的幼儿观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幼儿观呢?
1.幼儿是有独立人格的人
人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资格,是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每一个人都有人格,包括幼儿和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和老师的人格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受尊重和保护的,作为教师往往会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的自卑、无视幼儿的人格、不容许学生有丝毫挑战的畸形心理。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师生关系不平等,幼儿要看老师的脸色说话做事,稍有不慎教师就会给幼儿侮辱性的嘲讽,更甚至做出给幼儿“戴绿帽子”“穿黄校服”等伤害幼儿自尊和侮辱幼儿人格的事情。面对这些事件,我们与其问:我们的幼儿到底是怎么了?还不如问我们这些做教育的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到底是怎么了?幼儿和老师都是独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人格的尊严,我们只有尊重幼儿的人格,才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2.幼儿是各方面在不断成长中的人
首先,幼儿时期是人的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中,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容易受到正面教育,同时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其次,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为人处世不像大人那样的成熟老练,在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他们需要老师引导、帮助、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只是闻道在先、在社会上起步早点的人。教书育人、纠偏正错、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是老师的神圣职责,而不是额外负担。作为老师一定要谨慎言行,切莫以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妄加评判,特别是不要把幼儿的创造精神和特殊的爱好特长当作幼儿的缺点或者错误进行评判。我们应看到幼儿是成长中的人,不仅会有缺点和错误,而且还可能会反复甚至是多次反复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对幼儿的错误一定要学会容忍,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3.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幼儿是受教育的对象,这是由学校的使命和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决定的。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幼儿施加影响。与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相比,学校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4.幼儿是完整的个体
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有些老师重智育轻德育,重做事轻做人,重理论轻实践。在这些教师头脑中,幼儿并非独立的个体,而只是片面的学习机器。以这种观念和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无疑会有很大的缺陷。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幼儿是独立的完整个体,这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出发点。而幼儿的素质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缺一不可。我们应该对幼儿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综上所述,何为“育人为本”,其基本含义就是:它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同时它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即以幼儿作为发展的核心,承认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潜力,幼儿是完整的个体,要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才,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
1.坚持德育为先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能力和人格培养的倾向。
3.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校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4.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更是管理的主人。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既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基本原则,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
5.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
办好适合每个学生成长需要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要求在教育发展中既要尊重教育规律,更要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6.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根本上说,教育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需要,就是要通过发展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人民选择教育的需要。要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办出适应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
7.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为努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育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1.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既然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只强调某方面的发展,忽视人的全面、整体、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尽可能地去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强项和优点;我们要尽可能地去关怀学习后进生、困难生。在教学实践中要杜绝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的片面做法。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幼儿的感受。我们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2.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学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宽阔的胸怀和高度的使命感,这也是对自己和对他人公正的前提要求。同时教师也要有坚持正义的勇气和较高的教育技能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人生修养和教育修养。
(2)平等地对待幼儿。平等的对待幼儿正是现代师生观所要求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明确,老师与幼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教与学虽说是制度上的授受关系,但是在人格上是一种完全的平等关系。
(3)爱无偏颇,一视同仁。作为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恶为标准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给所有幼儿平等的学习机会。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全体,而不是少数几人。
(4)实事求是,赏罚分明。现代教育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应不应该对幼儿实施惩罚。有些人反对惩罚,认为那样会伤害幼儿心理健康。而大多数人认为教育的惩罚并不是目的,在一定情况下它同奖赏是一样的,都是用来促进受教育者成长。赏罚本身往往是次要的,幼儿在意的主要是赏罚所体现出的教师对他们的评价。
(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这主要是指教师如何在个别教学和集体教学中做到教育公正,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耽误每个孩子的发展,这才是一种实质上的公正。教师要把握好公正的度,不能够丢下大多数幼儿去抓所谓的“重点生”,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教育的全体性,也违背了教育的公正性。
3.尊重、热爱幼儿
幼儿和老师都有自己的人格,都是相互平等的。
(1)尊重幼儿的人格,更全面地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隐私,给他们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培养幼儿爱动脑筋的习惯,并养成开朗、乐观地对待生活的心态和性格。
(2)关心幼儿、信任幼儿。教师要从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关心幼儿,使幼儿在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
(3)对幼儿的“爱”和“严”要把握好度。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过程中,除了爱还要严。俗话说“教不严,师之惰”,没有严格的要求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把严格的要求和对幼儿的热爱紧密结合起来。
4.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正因为如此,世界才变得精彩。”幼儿个体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否定这种差异就是否定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实践,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教师应该做到:
(1)要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贯彻“育人为本”的幼儿观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中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进行有差别的教学。
(2)承认客观年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每个幼儿在各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即使在同一年龄层的每个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应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分层教学。
(3)尊重差异,实施教学多元化。我们要寓“育人为本”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活动是树立和落实育人为本的幼儿观的有效载体。活动既要形式多样,又要生动活泼;既要有娱乐性,又要有学术性;既要有时代性,又要有创新性。学校要开展各种课外技能活动,发挥幼儿其他方面的兴趣特点,促进幼儿全面的素质发展。
5.树立为幼儿发展服务的意识
“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强调教育以服务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为每个人全面发展而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而服务。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和认知特点,为幼儿的终生成长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条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他们的身心素质。其次,服务于幼儿的学业,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论水平,掌握一定的技能。
再次,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最后,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
(四)做—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
1.心理素质
①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热爱自己的幼教事业。
②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③保持宽容的心境。
2.认知素质
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②具有教育科研的意识。
③了解和掌握现代的教学理论,形成崭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3.能力素质
①具有创造性地设计活动的能力。
②具有创造性地指导幼儿活动的能力。
③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2016-04-20
2016-04-23
2015-06-25
2015-06-25
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