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6-05-09 10:34:17内容摘要: 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命题点1: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是指在心理辅导者和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
命题点1: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是指在心理辅导者和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障碍,改变不良意识和倾向。
在学校环境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一)心理辅导的目标
1.学会调适
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学会调适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
2.寻求发展
寻求发展是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途径
①开设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②开设有关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三)心理辅导的原则
①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②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③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④学生主体性原则:
⑤个别化对待原则;
⑥整体性发展原则。
命题点2:心理辅导的内容
(一)学习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学习习惯的训练与辅导。
(二)人格辅导
人格辅导主要是对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的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
(三)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通过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日常生活技能辅导等,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
(四)生涯辅导
这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人生志向,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命题点3: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强化法
1.概念
强化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出来的,又称为操作条件疗法。
2.目的
通过强化(奖励)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
(二)处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
处罚有两种方式:
①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
②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三)行为塑造法
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在某位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此时我们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到合意行为的出现。
(四)系统脱敏法
1.概述
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系统脱敏法”是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治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由美国行为治疗心理学家(美籍南非人)沃尔普创立和发展。
2.应用
在某一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3.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
①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
②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2)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3)系统脱敏练习。系统脱敏一般分为3个步骤进行:
①进入放松状态:首先应选择一处安静适宜、光线柔和、气温适度的环境,然后让患者坐在舒适的座椅上,随着音乐的起伏开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依次从手臂、头面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下肢部开始训练,过程中要求患者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的区别,经过这样反复长期的训练,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灵巧使用,任意达到放松程度。
②想象脱敏训练:首先应当让患者想象着某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焦虑或恐惧,那么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以此类推做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训练中某一等级出现强烈的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可适应时再往高等级进行。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
③现实训练:这是治疗最关键的环节,仍然从最低级开始至最高级,逐级放松、脱敏训练,以不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止。为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可每周在治疗指导后对同级自行强化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为宜。
(五)理性一情绪疗法
1.概述
理性情绪疗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立的。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由思想决定,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认知是情绪和行为产生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不是客观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解释、评价和看法。
艾利斯提出了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A指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是诱发事件(间接原因)。B指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是直接原因,B的替换是关键。C指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是ABC理论。
2.程序
确认产生烦恼的事件;回顾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看看其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从中找出不合理的信念:用积极、现实的陈述抵抗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
(六)认知疗法
1.概念
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2.基本观点
认识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不良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
3.基本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在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一情感一行为类型。病人和治疗医师对其问题达成认知解释上意见的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比如,可让病人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治疗医师给予指导、说明和认知示范等。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此过程中,要使病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比如,治疗医师指导病人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要让病人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比如,可使病人先用想象的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再模拟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条件下让病人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病人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比如,在练习过程中,让病人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
(七)来访者中心疗法
1.概述
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疗法为来访者创造无条件支持和鼓励的氛围,使其能深化自我认识、发展自我潜能,并回归本我。
2.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特点
①追求平等的咨访关系,强调咨询员与来访者之间应建立融洽的关系;
②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世界,治疗过程中,咨询员不是指导者,也不是权威或专家,而是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主动权交给来访者;
③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实现的潜力:
④强调动员来访者自身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行为:
⑤咨询时,咨询师采用非指导性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应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来访者做决定,对于什么好、什么不好,不应给予正面回答。
⑥由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⑦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而是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尤其要以当前的情绪状况为重点:
⑧咨询时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注意共情;
⑨咨询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过程,而不是人格的结构:
⑩把咨询关系看成是建设性人际关系的特例,强调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一般的人际关系等。
成功的咨询表现是:能让来访者生活能力不断提高,妥善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缓解紧张和焦虑;变得更有信心,与他人关系更融洽,行为更成熟;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敢于面对困难与挫折。
(八)团体心理辅导
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与行为。
2016-04-20
2016-05-27
2016-05-27
2015-06-25
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