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6-05-14 14:22:10内容摘要: 第四节 学校、家庭、社会的协调 命题点1:家庭教育 1 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内容生活化: ②教育方式情感化; ③教育方法多样化。 2 家庭教育的要求 ①和谐的家庭环境; ②合理要求孩
命题点1: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内容生活化:
②教育方式情感化;
③教育方法多样化。
2.家庭教育的要求
①和谐的家庭环境;
②合理要求孩子;
③理解和尊重孩子;
④家长自身提高。
命题点2: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包括:
①社区的影响:
②校外机构的影响:
③大众传媒的影响。
命题点3: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①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②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③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④加强学校与社会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命题点4:学校与家庭的协调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是指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双向互动、相互信任,以协调家长与学校的关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步调,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彼此配合与协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合作,不仅能保证学校教育效能的充分实现,避免彼此因教育理念或内容方式的冲突与对立,导致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的相互抵消;而且,有利于孩子在教育合力作用下,迅速地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此外,也有利于在组织班级活动中,挖潜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使活动顺利进行并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一般而言,家庭、学校协调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班级网络。
命题点5:学校与社会的协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教育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也逐步拓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中,广泛地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已成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有效办学的重要保障。整合社会教育资源,自然也成为班主任教育管理班级的重要工作内容。
社会教育资源,总体上包括社会文化资源、社区资源、网络资源等三种。对于班主任而言,应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社会协调,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保持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两种方式:依托社区的教育委员会;建立校外教育基地。
2015-06-25
2015-06-25
2015-06-25
2015-06-25
2015-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