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7-02-07 16:00:46内容摘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精析: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起源说学说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神话起源说宗
教育的本质属性 |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
|||
教育起源说 |
学说 |
代表人物 |
主要观点 |
|
神话起源说 |
宗教、朱熹 |
人格化的神所创造 |
||
生物起源说 |
利托尔诺、沛西·能 |
教育是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
||
心理起源说 |
孟禄 |
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
||
劳动起源说 |
马克思主义 |
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
||
一师 |
孔子 |
|||
二馆 |
崇文馆、弘文馆 |
|||
三学 |
官学、私学、书院 |
|||
四书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
五经 |
《诗》《书》《礼》《易》《春秋》 |
|||
六乙 |
礼、乐、射、御、书、数 |
|||
古代社会的教育 |
古代中国 |
一般认为,夏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学校;商朝产生了教师职业 |
||
古代印度 |
1.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2.《吠陀》经;3.主要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
|||
古代埃及 |
1.文士(书吏)学校;2.“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
|||
古代希腊、罗马 |
雅典教育——培养政治家、商人 |
|||
中世纪的西欧 |
两种教育体系: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
|||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
人文主义教育 |
|
代表人物 |
代表著作 |
主张 |
教育学萌芽阶段 |
孔子 |
《论语》 |
1。有教无类;2.主张“仁”和“礼”;3.因材施教;4.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 |
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 |
|
苏格拉底 |
|
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问答法) |
|
柏拉图 |
《理想国》 |
教育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统治者 |
|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
《政治学》 |
1.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2.首次提出 教育要“遵循自然” |
|
昆体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 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 |
1.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 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2.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班级授课制思想萌芽) |
|
教育学独立形态阶段
|
夸美纽斯 |
《大教学论》(1632年) |
1.“泛智”教育;2.教育适应自然;3.班级授课制;4.教学原则 |
卢梭 |
《爱弥儿》 |
1.“性善论”;2.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 于自然” |
|
康德 |
《康德论教育》 |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
|
裴斯泰洛齐 |
|
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
|
洛克 |
《教育漫话》 |
1.白板说;2.绅士教育论 |
|
赫尔巴特
|
《普通教育学》(1806年) |
1.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2.教学四阶段论;3.“旧三中心”;4.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
|
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 与教育》,1916年) |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3.从做中学; 4.五步探究教学法;5.“新三中心” |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
赞科夫 |
《教学与发展》 |
五条教学原则 |
|
布鲁纳 |
《教育过程》 |
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
||
瓦·根舍因 |
|
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
||
保罗·朗格朗 |
《终身教育引论》(1970年) |
终身教育 |
||
苏霍姆林斯基 |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和谐教育思想 |
||
|
理论 |
代表人物 |
观点 |
|
个体身心发展 的动因 |
内发论 |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 顿、格塞尔、霍尔 |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
|
外铄论 |
苟子、洛克、华生 |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
||
辐和论 |
施泰伦、吴伟士(武德沃斯) |
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
||
影响个体身心 |
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
|||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 禄贝尔等 |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
||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苟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 |
社会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 |
|||
1902年,壬寅学制颁布(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但并未实行 |
||||
1903年,“癸卯学制”颁布并实施 |
||||
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
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
|||
1922年,“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
||||
义务教育的特点 |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免费性(公益性)、公共性(国民性)和基础性。其中,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是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
|||
教育研究的原则 |
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 |
|||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
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测量法、叙事研究法 |
2017-02-04
2017-02-04
2017-02-04
2017-02-07
2017-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