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陕师大教师资格证培训中心
添加时间: 2017-02-11 10:55:40内容摘要: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精析:第七章 中学德育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他
品德 |
品德的心理结构 |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
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 实在论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 |
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
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
|
品德 |
品德的形成阶段 |
依从、认同、内化 |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
外部因素(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因素、同伴群体);内部因素(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智力因素、情绪因素) |
|
品德的培养 |
有效的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
|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
|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
|
我国中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
|
德育的途径 |
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班主任工作 |
|
常用的德育方法 |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个人修养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
2017-02-04
2017-02-04
2017-02-04
2017-02-07
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