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济南市高新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电容
2.内容:
3.基本要求:
(1)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2)要有适当板书;
(3)有与生活联系的实例;
答辩题目1.电容的定义公式是C=Q/U,这是哪种定义方法,在高中物理中还有类似的定义公式吗?如果有,请举出实例。
2.本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
电容器充电:
两极板分别连电源的正负极,电极板带等量异种电荷;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电路稳定后,电路中不再有电流;
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储存电能,两极板带上电荷。
电容器的放电:
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
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提出电容器储存电荷多少的表示方法,引出——电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
1.电容:
学生发现充电后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有电势差,老师说明这个电势差跟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有关。
同时提出前人做实验得出的实验结果: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的电势差的比值就是一个定值,我们就将这个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它反映的是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强弱,用字母C来进行表示。
讲解:水的深度就好比是电容器的电压,当高度相同的时候,装的水越多说明容量越大。
学生同理得到,不同的电容器,当我们在两极板加上相同的电压,所带电荷量越多的,就说明本领越大。
同时指出刚刚学生回答中的小问题:必须要保证两个电容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才能说电荷量越多,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就越强。
环节三:巩固提高
1.由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与它的带电量、两板间电压有关。
错误。电容器的电容由本身因素决定。与Q和U无关。
2.由Q=CU可知,当U增大时,Q可以无限增大。
错误。电容器有一个击穿电压,当电压超过这一电压时,电容器会被击穿,所以带电量不会无限增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的电容器。
【板书设计】
2.本课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难点的?
【参考答案】
我这节课的难点是衡量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直观分析的形式逐步对容纳电荷本领来进行分析。
结合两个盛水容器的具体分析,对容纳电荷的多少进行类比。
水的深度就好比是电容器的电压,当高度相同的时候,装的水越多说明容量越大。
学生同理得到,不同的电容器,当我们在两极板加上相同的电压,所带电荷量越多的,就说明本领越大。
整个教学过程都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加以讲解,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拓展认知结构。
高中物理《库仑定律》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山东省济南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库仑定律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要有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中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试讲10分钟左右,要有板书,讲清库仑定律内容及公式。
答辩题目1.本节课三维目标是什么?
2.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带领学生回顾正负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教师提问:那么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它是多少呢?今天一起学习《库仑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找到答案。(板书标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实验:(1)比较电荷之间作用力F与两电荷之间距离r的关系。
①介绍器材:O是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P1、P2、P3处。
②提出问题:比较带电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到带电体施加的作用力大小。
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距离O带电体的越远,带电小球受到的作用力越小。
(2)比较电荷之间的作用力F与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
①介绍器材: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少小球所带的电荷量。
②提出问题:比较小球带不同电荷量时所受的作用力大小。
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小球所带电荷量越大,受到的作用力越大。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掌握库仑定律的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由表象归纳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物理兴趣,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
2.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共分为三点,分别是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济南市高新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内容:
高中物理《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下午 济南市高新区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讲授时间10分钟;
(2)有恰当的板书;
(3)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4)有与生活联系的实例。
答辩题目1.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
2.怎么得到速度偏转角等于圆心角?
二、考题解析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指出匀速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时刻改变,依据牛顿运动定律,必然有加速度。提问加速度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又如何计算?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教师】演示地球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演示光滑平面,小球在细线作用下绕图钉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受力。
【教师】通过例子,说明有力拉着物体做圆周运动,这个力产生了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力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故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
【教师】向心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指向圆心,大小如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