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报班

在线模考

教案模板

视频教学

直播课程

网校课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师资格证 > 历年真题 >

2018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精选)第二批

时间:2019-10-12 17:55    来源:未知  

小学语文《彩色的非洲》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非洲风情组图,并提问: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五颜六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看看非洲都又怎样的色彩。(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三个感叹句。(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引起共鸣)

2.齐读课文,并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把课文中那些表示承上启下的关键句勾画出来。

交流:植物、动物、生活、艺术。

关键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三)深入研读

彩色的植物世界:

1.你从哪里看出这片蓝天之下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呢?交流自己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好在何处,并感情朗读。(小组讨论)

(1)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放的花朵比绿叶还要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比喻)

(2)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了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像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比喻、拟人)

2.教师小结:是的,作者抓住了非洲“许多树也开花”这一特点,将非洲的植物都写活了一般,写出了非洲植物世界的色彩斑斓。

3.其余几个我们下堂课继续交流探讨。

(四)小结作业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是生齐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3.推荐阅读:《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等。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这篇课文中作者怎么样展现“彩色的非洲”?你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引导学生分析并理解的?

【参考答案】

从文章的结构特点来看,作者主要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展示了“彩色的非洲”。文章开头,作者首先总叹非洲“色彩斑斓”,然后先介绍了非洲的多彩的自然景观(包括植物和动物景观),其次介绍非洲人们多彩的日常生活景观,再介绍多彩的艺术风采,最后总叹非洲“多姿多彩”。而从文章的内容角度来看,作者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角度展现了非洲色彩斑斓和多姿多彩。

文章结构清晰,内容层次分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设问,采用问答法,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从而由分析过渡句的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在掌握结构基础上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写作的角度,即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和艺术风采角度。

2.请谈谈《彩色的非洲》课文教学中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

我的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正确理解“炽热、充沛、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等词,理解作者对彩色非洲的喜爱之情。过程与方法目标为学生通过分小组朗读、个人自读自悟和小组研读、合作讨论等过程,个性化解读彩色的非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感受独特魅力,培养欣赏美的意识和情趣,养成观察发现美的习惯。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思考并谈自己的见解。并着重采用合作交流探讨的方式,引导自主阅读、个性化理解课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优美语句的理解分析深化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对于非洲的热爱和赞美情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视觉上的感知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熏陶领略非洲独特的异域风情之美,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小学语文《敕勒歌》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听这首歌,想象一下周围的环境。(播放腾格尔的《天堂》)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好,现在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眼前的这幅图片,跟你们想象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展示草原图片)那么,有没有那么一首诗,能写尽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呢?当然有,它就是《敕勒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北朝民歌和乐府诗。

2.播放名家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听准每个字的读音。

3.生自读课文。

(1)自己大声朗读;

(2)同桌一人读课文,另一位学生想象画面;

4.跟读音频,体会名家读的韵律与语气。

5.代表朗读,选三个人,及时指导。

6.指导写字

(1)多媒体出示“似、野、苍、茫”,教师示范写字。

(2)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

学生互评再写字。

(三)深入研读

1.请快速朗读诗歌,说说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2.天空是什么样的?(苍苍)

3.草地是什么样的?(茫茫)

4.天空和草地,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辽阔无边)

5.风吹草动后,能看见什么?(牛羊)

6.你觉得草和牛羊长得怎么样啊?(茂盛肥壮)

7.天空和草地是什么状态呢?(静态)

8.牛羊是什么状态呢?(动态)

这就是动静结合的写法,这样的写作方法可以让景物更生动,富有生机,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多运用这种写法,我们的作文水平会更高。

9.“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教师出示敕勒川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10.“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好呢?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四)巩固提高

男女生分组比赛朗读民歌,带着草原人民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五)小结作业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了大草原的美景,更体会了牧民对这片草原的热爱之情。请同学们再大声朗读一遍,读出感情,读出我们对这片草原的热爱!

作业:1.背诵本诗。

2.把诗中的画面,描绘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 新课标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你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

【参考答案】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看接受掌握了多少。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整体感知环节。我采用了同桌互助的形式,一人朗读,一人想象民歌中的画面,减少了老师对于课堂的干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在深入研读环节,采用师生问答式的方法,让学生感知民歌内容并且得出情感。最后总结全文,带着感情在朗读声中结束课堂。更加开放,真正做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敕勒川》是一首民歌,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

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接着说画面之宽广,天野之恢弘。“天苍苍,野茫茫”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最后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

帮助中心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帮助中心

全国客服热线:400-029-1116
联系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乘车路线:1.乘19路、44路、215路、215区间、217路、229路、239路、323路
2.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出口向南500米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陕师大门面房A段5号

邮箱:dadejiaoyujituan@126.com 官方网站:http://www.dade100.cn
陕西创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陕ICP备150025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