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报班

在线模考

教案模板

视频教学

直播课程

网校课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题库 >

陕西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二【答

时间:2019-10-23 17:45    来源:未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国家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材料反映的就是西周的分封制,所以答案选D。

2.【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A项不符合题意;“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民贵君轻”“仁政”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C项符合题意;“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思想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B项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只是密切了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丝绸之路是张骞出使西域后形成的,A项不符合题意;甘英到达波斯湾与题干内容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这种说法不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出现在西汉时期;B项出现在唐朝。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体现出中国汉字书写的艺术特点,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选项D符合题意;而其余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于618年建立,同年隋朝灭亡,所以①正确;隋朝和唐朝都是定都长安,所以②正确;隋朝时期开创了选举制度,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所以③选官都采取了科举制正确;④隋朝是由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建立的隋朝,唐朝不是,所以④不属于两个朝代的相同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因为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战乱较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北宋前期,商品经济活跃,四川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对外贸易频繁,海外的贸易超过了前代,贸易海路为主;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富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①②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意为顺应当地的宗教文化而不去改变原来的习俗,将政令统一到统治者手上而不改变他们原来的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是藏族认定藏传佛教最高等的大活佛转世灵童的方式。清政府继续在西藏实行这一制度,并规定转世灵童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认定,体现了材料中“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思想。D项符合题意;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A项不合题意;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项不合题意;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C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9.【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创建拜上帝会,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理想国度,后来建立了太平天国。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10.【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D符合题意;《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A不合题意;上海、广州是《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BC不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

11.【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提示词“东沟海战”和“致远”,可以判断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有关。结合所学,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C符合题意。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A不合题意;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B不合题意;李秀成是太平军将领,D不合题意。故答案选C。

12.【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近代化探索时期的典型事件,都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来挽救民族危亡,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13.【答案】C。解析:依据题意,“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露天演说”,结合所学,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北京,1919年5月4日,青年学生游行示威,发动了五四运动。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涉及山东权益的问题,AB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4.【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抗战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工农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奔赴抗日战线,②③符合题意;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部队,①符合题意;④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军队,不符合题意的时间;所以答案选A。

15.【答案】A。解析:深圳是1980年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之后又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是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引擎,而今天雄安新区又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表现,将成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另起炉灶”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分道扬镳”指的是1957年苏联提出断交中苏关系恶化;“播种友谊”指的建国初期与亚非拉之间建立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使新中国“扬眉吐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实现“跨洋握手”;“冰释雪融”指的是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协定;斗智斗勇指的是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再次较量指的是1964年—1973年的抗美援越;峰回路转指的是1949年—1950年新中国与苏联等17国家建立外交走出了外交的第一步。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帝国于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①项错误,需修改;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②项错误,需修改;悲剧《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③项错误,需修改;①②③项都是应该修改的地方,符合题意;④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④的ABC三项。故选D。

19.【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519年西班牙”,可知这次“最奇异的远航”是麦哲伦船队的远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年—1522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麦哲伦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0.【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是1689年,《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是1776年7月4日,《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是1789年,《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是1804年,所以正确的顺序应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故答案选B。

2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可知,“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于是工业革命兴起”,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需求的扩大。A项珍妮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是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并不是始终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2.【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的内容可知,东欧国家照搬苏联模式,发展本国经济,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逐渐僵化,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最终导致东欧剧,D项符合题意;东欧剧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重大挫折,而不是在全世界的失败,A项说法错误;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B项说法错误;改革对于解决东欧国家的社会危机没有任何作用这种说法太绝对,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答案】D。解析:据材料“口述史料……经过口传或为后人记录成为史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下放失旧闻”不一定是“史料”,故A项错误;《史记》撰写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司马迁考证提炼的史料,而不是一般的口述史料,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司马迁对口述史料持怀疑态度,故C项错误;“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说明司马迁对口述史料进行了考证提炼,故D项正确。故选D。

24.【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它突破了以历史文献为国故的局限。A项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论。CD项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的两部中国史著作。

25.【答案】C。解析:C项情景式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创设模拟历史情境或场景,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而刘老师便是通过虚拟历史情境,将零散的知识用个故事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有所提升。因而C项符合题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参考答案】

(1)内容

在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分)

在政治上,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分)

在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分)

(2)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4分)

27.【参考答案】

(1)访谈前的资料准备。例如与要访谈的历史主题相关的历史知识、与访谈者相关的个人信息与文献资料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拟出大纲、确定访谈内容。这一步骤决定了访谈能否抓住重点并有序地开展,从而避免盲目性与无序性。

(3)分段进行访谈,每次限于一个主题。这样做的好处是每次访谈的内容集中而不凌乱,受访者也不至于劳累。

(4)录音和文字记录同步进行,特别注意从录音之外的闲谈中获取信息。

(5)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字,完成口述史的文字撰写工作。一旦完成还得最终经受访者认可。(每点2分,共10分)

28.【参考答案】

(1)根据课程标准,灵活调整教学的目标,并选取史料(更多选取第一手史料),有所偏重。

(2)根据学生情况来选择史料,除了表现在课前的调查和跟踪,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针对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史料,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学生需要使用不同形式的史料。

(3)根据教学重难点选择史料。选择史料的时候不能选择和本节课教学无关的史料,除了要符合课标外,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是一个重要考量标准。

(4)研读史料,精心设问,置疑解惑。在教学中,史料要精心选取,并且精心设问,方能突显史料教学的效果。教师对一些冷僻的读音、字义,难懂的典故等细节,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

(5)选择多样化的史料,丰富课堂内容,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

(6)多选取能够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史料。(答出5点即可得10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参考答案】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性联系的加强;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2分)

意义:适应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需要,是当今全球治理的重要载体,成为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2分)

(2)第一阶段:冷战;中美对抗;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3分)

第二阶段: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文化大革命。(3分)

第三阶段: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3分)

期待:积极参与,趋利避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

30.【参考答案】

(1)优点

①在导入部分教师用的是地图,进而得出日本的自然特点,这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符合新课改的理念。(2分)

②在说明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后,教师进一步指出:“日本人常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这样就为下面的学习内容做了铺垫,体现了导入的衔接性原则。(2分)

问题

①课程标准规定在历史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但是在讲授大化改新的内容时教师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勾画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这样没有办法让学生对史实进行必要的了解。(4分)

②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日本大化改新与中国的隋唐政治经济制度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而前面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由学生阅读教材,勾画完成的。学生对大化改新的内容不太能理解,因此无法顺利完成这道思考题。(3分)

(2)建议

在讲述大化改新的内容时,教师对主要改革的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并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名词进行解释,如班田收授法等,并展示图片或史料帮助学生理解。(3分)在学生对大化改新的内容有了初步掌握之后,再让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2分)

31.【参考答案】

历史调查报告是历史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凸显了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理念要求。该案例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说明教师走在了改革的前列。(2分)

但是这个案例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在调查设计中,主题的面有点窄,如果只是调查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变迁还无法给学生一种比较的认识,也就感受不到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了。因而可以把主题确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生活的变迁调查”,这样一来,通过对比,教学的主旨就能更好地凸显出来。(5分)

另外,做历史调查,不能为了调查而调查,最好能够通过一个点来突破一个面。因而教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把调查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例如增加“(1)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开展一些简单的社会历史调查,在调查中学习历史、了解社会,提高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2)学习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锻炼自己独立观察问题、把握问题的能力。”(5分)

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对调查活动的开展进行必要的引导,并对各调查报告给予必要的点评。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将历史的内涵完全解读,也将历史的外延加以拓宽,历史学习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22分)

32.【参考答案】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法。教师多媒体播放《长征》的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艰难的革命岁月,提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情景式导入能创造出一种历史情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启发其丰富的联想,继而顺利切入学习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战略转移—长征的开始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得出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第五次反“围剿”会失败?(2)这次反“围剿”与前几次有什么不同?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1)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毛泽东等人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李德、博古等人实行了错误的军事指挥路线,没有冲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前四次反“围剿”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领导的,尤其是蒋介石1933年进行的第四次“围剿”,虽然红军也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但是朱德、周恩来等人进行了有效的抵制,才没有失败。但是第五次反“围剿”时,博古、李德等人取得了军事指挥权,导致了反“围剿”的失败。

最后,教师向学生讲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及其危害。

具体表现:政治上,打压党内不同意见,打击同志,没有实行民主制。军事上,片面的学习苏联革命斗争的形式,攻打敌人防守的大城市,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

危害:导致红军处处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通过阅读教材及谈话法进行讲授,一方面能提高学生阅读、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为重难点知识留出更充足的时间。

(二)遵义会议

1.内容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军事上,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组织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2.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经过讨论回答后得出: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接着,多媒体展示一段遵义会议的史料,提问:为何说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呢?

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进行补充: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实施了着重解决军事问题,维护党的政治团结的策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讨论法既突破了本节课难点,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能力。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观看《长征》,并写一篇观后感。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复习能及时巩固所学,开放性作业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锻炼历史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

帮助中心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帮助中心

全国客服热线:400-029-1116
联系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乘车路线:1.乘19路、44路、215路、215区间、217路、229路、239路、323路
2.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出口向南500米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陕师大门面房A段5号

邮箱:dadejiaoyujituan@126.com 官方网站:http://www.dade100.cn
陕西创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陕ICP备150025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