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契丹族和党项族兴起及建立政权的史实,说出耶律阿保机与元昊的为政举措,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兴起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兴起的原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契丹族和党项族兴起及建立政权的史实。
【难点】
契丹族和党项族兴起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视频导入法。
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天龙八部》的相关影像资料,并同时向学生提问:在剧中,有哪些并立的政权?
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有北宋、西夏、辽等。
教师继续引导:当时的辽朝及西夏在历史中分别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两个政权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契丹族
1.契丹族的兴起
教师展示苏颂于《契丹帐》中有关契丹民族兴起的相关描述及图片《契丹人饮马图》,请学生结合史料简单介绍一下契丹族。
学生经分析,进行归纳和概括: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少数民族,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到隋唐时期,契丹族逐渐兴起。
教师出示有关契丹族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史料,并思考:契丹族兴起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同学经过思考后回答: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契丹族建国
教师出示有关辽朝的历史图片以及《辽代历史》中有关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契丹族的强大,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请同学们结合史料及教材,归纳总结契丹族建立政权的时间、人物和都城。
学生结合教材及史料,归纳并回答问题: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教师补充并引导:契丹族建立政权后,曾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
教师展示契丹货币及契丹文字,进行引导:在政权建立之后,统治者往往会采取各种措施稳固政权,请同学们结合史料,总结耶律阿保机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阿保机建国后,鼓励发展生产,同时还结合汉字创造了契丹文字,使得其国力不断强盛。
(二)党项族
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旧唐书》中相关史料,请同学们结合史料,简单介绍党项族。
学生结合材料及教材总结: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逐渐兴起。
教师继续提问:11世纪的前期,党项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这个政权是什么?建立政权的人物是谁?都城在哪里?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教师展示史料,继续引导:元昊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物,也非常崇尚汉族的文化,在元昊的统治之下,西夏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元昊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推动了西夏的发展。
(三)契丹和党项族兴起的原因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教师引导:学习了契丹和党项族兴起的史实之后,我们发现,契丹族和党项族都兴起于隋唐时期,他们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5分钟的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并排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契丹族兴起的原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党项族兴起的原因: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党项族不断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使得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教师补充: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汉族先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促进契丹族与党项族兴起的共同原因,这也告诉我们要注重民族之间的交往与融合,善于学习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国家的不断进步。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搜集相关史料,创办契丹族和党项族的主题板报。
四、板书设计
更多精彩扫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