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报班

在线模考

教案模板

视频教学

直播课程

网校课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题库 >

陕西教师资格统考《物理学科知识与能力(初中)》模拟试卷一【答

时间:2019-10-24 10:39    来源:未知  

7.【答案】C。解析:若左板带正电,以正电荷为例,粒子从上方进入时,电场力向右,洛伦兹力也向右。粒子不可能做直线运动,所以粒子应从下方进入,A正确;如果粒子以小于的速度沿方向射入该区域,则无论粒子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所以B正确,C错;若粒子从下方进入,无论粒子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洛伦兹力与电场为同方向,粒子不可能做直线运动,电场力总是做正功,动能一定增加,所以D正确。

8.【答案】A。解析:由于电梯向上加速度,所以人在电梯中处于始终向上加速阶段,人应该处于超重状态,所以A对,B错。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这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CD错误。

二、简答题

9.【参考答案】

(1)设置情境导入:展示一家直升飞机拉着巨幅广告在空中“静止”不动,请同学们思考,扔出去的铅球、踢到空中的足球会落向地面,为什么直升飞机却能停在空中不动呢?由此引入新课。

(2)温故知新导入: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现实情况是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引入新课。

(3)游戏活动导入:组织甲乙两队同学进行课前拔河比赛。当绳子被拉紧而不动时,甲队对绳子的拉力和乙队对绳子绳子的拉力有什么关系?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新课。

10.【参考答案】

(1)生活常识导入:大家都听过新疆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新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继续提问:为什么新疆地区的昼夜温差大?由此引入新课。

(2)温故知新导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两种?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与吸热或放热有什么关系?学生回顾吸热放热的知识。

老师继续提问: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不同种类的物质,吸热的本领一样吗?引入新课。

(3)演示实验导入: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老师演示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分别加热食用油和水,保证初始温度相同,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老师提出问题:最后食用油比水的温度高,这一过程中谁吸收的热量多?为什么?引入新课。

三、案例分析题

11.【参考答案】

(1)该生的错误主要在于没有理解清楚试管中的水不断吸热的前提是温度差。错误的原因主要在于对知识的理解不够。

正确选项是A。水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水温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本题中烧杯中的水通过热传递可使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但是,由于两者都达到沸点时,没有温度差,如此试管中的水无法持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只能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

(2)教学思路:

结合例题,强调:①学习了液化的两种形式,学生应该熟练掌握沸腾和蒸发的条件,其中沸腾的条件必须是达到沸点和持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②其次要注意题目当中的变形考察,以此题为例,学生第一个易错点是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二个就是持续吸热的正确理解,前提是温度差。

12.【参考答案】

(1)优点:该教师通过展示视频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结合实例提出问题,让学生的学习能够从直观感知上升到理论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缺点:

①课堂提问方面:该教师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那么如果说要在实验室去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个问题前后矛盾,前面说要测平均速度,后面又问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这样的提问用语不准确、意思不明,使得学生很疑惑。属于无效提问。

②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应该遵循激励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要求对学生做出的评价具有适当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针对教师的反馈信息进行新一轮的思考,而不是只说“对”“错”这样的单一的评价。该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么没有反馈直接进入下一个问题,要么就直接回复“好的”,这种反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③教学实施方面:该老师在学生产生疑惑的时候,直接就让学生自己看书去找答案,而并没有分析学生疑惑的原因是什么,引导意识不强,只是为了教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没有顾及到学生长远的发展。

(2)教学片断:

教师: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个百米赛跑的视频,大家看一下刘翔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起跑、加速、冲刺、减速。

教师:没错,看来大家对于体育知识了解得也很多。根据大家刚刚说的,刘翔全程的速度是有变化的。那么大家想一想,刘翔获胜的速度8.4m/s指的是什么?

学生:平均速度。

教师:没错,大家都很聪明。刘翔夺冠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那么如果说要在实验室去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用现有的器材应该如何测量呢?

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测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然后相除就得到了平均速度。

教师:恩,回答的非常准确,根据给的这些仪器我们没办法直接测出平均速度的大小,但是通过间接测量可以计算出它的大小。既然明白了原理,那么大家开始动手测量吧。

四、教学设计题

13.【参考答案】(1)为了验证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即验证大气压不变。

(2)教学片段:

师: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大气压的存在,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我们要看一段视频,有关托里拆利实验的演示视频。大家跟我一起仔细观察这个演示实验。要注意实验的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生:老师,为什么不亲自做一下这个实验呢?

师:这位同学一上来就能注意到这个实验的特点,为什么这个实验是播放视频呢?原因很简单,做这个实验有危险。同学们都知道做这个实验要用到水银,而直接接触水银以及吸入水银蒸汽都是有毒的,所以做实验的人才会像书上的图片一样戴手套。

生:并且只戴一只手套。

师:很好,你们理解的都很快。大家跟我一起仔细观察这个演示实验。要注意实验的实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在看完实验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以及说明的问题。

14.【参考设计】

(1)远视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近视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是会聚作用,凹透镜是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能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在探究中感受物理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及对光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最后概括得出透镜对光的作用结论。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启发发现法

四、教学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热门推荐

帮助中心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课程试听   直播课堂

帮助中心

全国客服热线:400-029-1116
联系电话:029-85568912 87555512
乘车路线:1.乘19路、44路、215路、215区间、217路、229路、239路、323路
2.地铁2号线纬一街站C出口向南500米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南路陕师大门面房A段5号

邮箱:dadejiaoyujituan@126.com 官方网站:http://www.dade100.cn
陕西创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陕ICP备150025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