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参考答案】
(1)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优点:该教师在引入知识点的时候能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及场景,同时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缺点:该名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给予解答,而是直接告诉学生不考虑他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处理方式会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失去兴趣,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在评价上也没有遵循“激励性原则”,当学生举出足球和地球是质点的例子时,教师直接否定了学生的答案,没有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启发诱导。
在讲解完知识点之后,这位老师习惯性的会问学生“明白了吗”,这种问题会让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老师得不到学生的真实反馈,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片断
教师:物体形态各异,各部分运动复杂,进行全面准确分析比较困难,能否把物体的运动适当的简化?怎么简化才能不影响对于它们运动的研究呢?
学生:如果可以不考虑这些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的形状的话研究起来就简单多了。
教师:按照你们的想法确实能够方便我们的研究,但是我们能够随便简化吗?简化是否要遵循什么原则?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我们在研究各种运动的时候一般都只研究某一重要方面,并不一定要对每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所以可以忽略一些次要的因素。
教师:分析得很好,那么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学生:比如研究雄鹰翱翔的轨迹时就不用考虑雄鹰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看成一个点就可以了。
教师:同学们已近自己探索出了我们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叫做建立模型法,而我们刚才建立的模型叫做“质点”,就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有时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部分运动,把物体抽象为一个只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
教师:质点没有大小,是不是小物体就可以视为质点,而大的物体就不可以视为质点?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甲:比如高铁列车就很大,但是在研究它从北京开往广州的时候就可以看成质点。
学生乙:研究乒乓球旋转的时候就不能看成质点,虽然乒乓球很小,但是看成质点的话就不能研究它是如何旋转的了。
教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的时候能够把物体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大小没有关系,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形状是否影响我们研究的问题,如果影响就不能看成质点,如果不影响就可以看成质点。
四、教学设计题
12.【参考答案】
(1)感应起电。
(2)教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老师手中拿的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而这里放着的,是两个相互接触的导体,下部有金属箔。现在,我要把手中的物体慢慢靠近他们,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生了什么。
学生:下面的金属箔张开了!
教师:非常好,另一侧的金属箔呢?
学生:也张开了。
教师:同学们再看,我把它拿开,有什么变化?
学生:金属箔又合上了。
教师:同学们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我们继续下面的实验。我再把它靠近两个导体,金属箔又张开了。现在,我扶着下面的支柱将二者分开,然后再把手中的物体移开,有什么不同?
学生:金属箔没有合上。
教师:非常好,大家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大家要把刚才的实验结果记住,比较他们的不同。最后,我把两个导体相互接触,发生了什么?
学生:金属箔又合上了!
教师:金属箔反复开合,到底是因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感应起电。
13.【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