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电势差的含义,掌握计算电势差的方法,并会利用电势差计算两点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
2.通过类比的方法,能够理解电势差的含义;
3.在类比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电势差的含义和计算式。
2.通过公式推导,得出电势差的定义式。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问答、讨论、讲授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地理图片:中国等高线地形图。
问题1:珠穆朗玛峰、四川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珠穆朗玛峰与四川盆地的高度差是多少?
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其思考,高度与高度差谁是相对值,谁是绝对值。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电势的知识,提问学生电势相当于高度还是高度差呢?
学生回答:电势与高度应该都是绝对值,相当于高度。
问题2:那在电场中是否也有相当高度差的物理概念呢?猜想一下?
学生回答:应该是电势差。
教师点评,引出课题——电势差(板书)。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电势差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高度差的概念,自主概括电势差的概念,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
概括电势差的定义,同时说明电势差也叫电压用大写字母U来表示。
再引导学生思考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势点的选取是否有关,让学生概括出电势差是一个绝对值,与零势点的选取无关。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电势差如何计算。
此时继续追问:BA两点间的电势差如何表示?
引导学生注意书写电势差的下脚标。
通过提问电势差的值是否可以为负值,电势差的正负表示什么含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电势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环节三:巩固练习